當前位置:

正月栽樹

來源:中國崀山網 作者:范誠 編輯:redcloud 2019-02-15 18:27:03
—分享—

  春節過后,春風一吹,天氣頓時變得暖和起來。

  春風拂過枯草,大地上便泛出一些零星的綠來。小草穿過寒冬,探出細嫩的芽,像伸出鳥雀般的舌,來品味早春的陽光和雨露。

  常言道,“一年之計在于春”。拜年一結束,許多人扛著鋤頭,挑著樹苗,上山栽樹來了。

  “正月正,棒槌落地也生根”。這是故鄉的一句俗語,說的是,正月是栽樹的最好季節,什么樹都一樣,栽下去就會生根發芽,容易成活。哪怕是棒槌,掉到地上,也會生根發芽。當然有一點夸張。

  是的,故鄉的栽樹,是從正月開始的。

  一

  故鄉崀山位于湘西南一隅,處于南嶺越城嶺山脈與雪峰山脈的交界處。兩座巨大的山脈像兩條巨龍一樣,連綿不斷,蜿蜒起伏,于此交匯。從主脈中發出許多支脈,像是巨龍伸出的爪子,觸摸著大地,并在大地上留下深深的印痕。形成許多溝壑,生出許多山谷、盆地,散落許多民舍村莊,那就是我們的家園。

  大山里,沒有城市的阡陌交通,人來車往,繁華喧囂,倒也寧靜安詳,恬淡逸致。漫山遍野,只有綠油油的樹。山山嶺嶺,莽莽蒼蒼,森林茂密,郁郁蔥蔥。

  故鄉是個“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加莊園”的山區縣。全縣總面積2812平方公里,森林覆蓋面達80%以上。故鄉有五大國營林場,這些林場,森林覆蓋率高達95%。這些林場的絕大部分,連在一起,構成了舜皇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達21719.8公頃,是生物資源和遺傳基因資源的天然寶庫。

  故鄉這么多的山林,是一代又一代人栽下來的,保護下來的。

  自古至今,故鄉就有栽樹的習慣。

  在故鄉人眼中,一座山上不長樹木,就是禿嶺荒山,就像人不能生兒育女一樣,留下遺憾。就要想方設法給山上栽上樹木,把它們綠化起來。

  他們栽樹也很講究,根據各種地形、土壤的情況,因地制宜。山中土層厚,土質疏松的地方,多栽杉樹、楠竹;石頭多,土層薄的地方,栽馬尾松、松柏;河灘、沙地,栽楊樹、柳樹;村前村后,則栽樟樹、桂花樹,以及各種果樹,像桃樹、李樹、臍橙等等,還栽各種經濟林,棕樹、油桐、油茶等。一句話,反正不能讓土地荒著。

  因為栽樹,老百姓編出還有很多俗語,不斷宣揚著栽樹的好處。“家有千棕,不松要松”,“千棕萬桐,世代不窮”,“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等等。

  因為樹木多,森林覆蓋率高,故鄉的風景永遠是美麗的。春天,滿眼蔥綠,山花爛漫。夏天,清風陣陣,涼爽宜人。秋天,稻浪翻滾,瓜果飄香。冬天,銀裝素裹,分外妖嬈。因為莽莽森林的調節,崀山年平均氣溫17度,無霜期長,近300天,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素有“五嶺皆炎熱,宜人獨崀山”之美譽。

  二

  我從小就喜歡栽樹。最早的學習,應該是跟著母親栽辣椒苗。我那時不懂事,稱辣椒苗一律為辣椒樹。

  母親栽菜,我沒事,總是跟在母親后面,想露幾手。母親栽辣椒苗時,我也用稚嫩的小手,拿著一株苗,栽在地里,培上泥土,澆上水。雖然把手弄得臟兮兮的,一點也不在意。

  沒想到,那辣椒苗成活了,一兩個月后,掛滿了小辣椒。摘下那辣椒樹上一顆顆鮮嫩的辣椒,享受人生第一次栽辣椒而結下的果實,那是我兒時最得意的時候。

  上小學時,我學會了種蓖麻樹。那時鄉里供銷社大量收購蓖麻籽,學校的空地上,到處種有蓖麻。校園的圍墻上,也寫有“大量種植蓖麻,支援祖國建設”的標語。那蓖麻樹長得高大,能結出很多的球,成熟后,炸開一條條縫,里面有許多籽,亮晶晶的,很漂亮。那籽曬干后,可以榨油,大量用于工業。

  蓖麻樹是最容易成活和長大的。隨便撒下幾顆種子,很快就會發芽,長大,然后結下很多果實。并且只要栽過一年以后,都不需要再播種。因為那么多果子,風兒吹下幾顆,第二年,就會自然生長。等到成熟后,我們再摘下來,可以賣到供銷社去,換來連環畫、文具什么的。

  上中學后,有段時間,我迷上了栽樹。每年正月,都要到附近山中,挖一些樹苗,栽在屋前屋后,或者菜園的圍欄邊。它們大都成活了。可是后來,一些鄰居嫌那些樹枝礙事,悄悄地砍了一些。

  記得有一年正月,我從屋后的山里挖到一株野生小葉樟樹,栽在屋前的菜地旁邊。那樹當時有鋤頭柄大,比我還高,連樹帶樹蔸的泥土有十多斤。我從山中扛下來時,汗水浸透了衣裳。

  那樹很快成活了。母親每次淋菜時,順便也給它澆水施肥,那樹長得更快了。四十多年過去,那樹已長成合抱大樹了,樹冠高過了三層樓房,張開著,像一把巨大的傘,可以遮擋冬天寒冷的風,和夏日西邊的太陽。每天早晚,小鳥聚集,嘰嘰喳喳,叫得人心花怒放。

  三

  曾幾何時,想栽樹,也不是那么好栽的。

  故鄉是有名的柑橘之鄉,所產雪峰蜜橘是很有名的,一直出口,但當地人卻很少能吃到。我們大隊有一個幾百畝的橘園,每年結下很多沉甸甸的柑橘,紅紅的掛滿枝頭,而我們卻只能望橘興嘆。

  每年采摘時,學校會專門放假,讓老師帶著大一點的學生去采摘,然后選果、包裝,通過外貿渠道出口。而每當橘園采摘完畢,則是我們孩子們的樂園,到里面樹上去尋找沒采摘完的果子,往往都會有所收獲。

  當時我就想,這么好的東西,為什么我們家沒有呢?外國人都能吃到,我們為什么不能吃呢?后來知道,那是資本主義尾巴,是不允許老百姓長這種尾巴的。

  既然私人不能栽種,那么公家是可以的。

  上中學后,我們學校當時在一個離校園七八里,叫唐堡嶺的地方,建了一個學農基地,有一兩百畝地。以前,這是兩個村的山林,山上有稀稀拉拉的一些松樹和茅柴,是我們一鋤頭一鋤頭挖掘出來的,然后開成梯土,按技術標準栽種柑橘。當時我們一個學期,至少要勞動50天以上。我自始自終都參與了整個勞動,所以對柑橘的栽培有了濃厚的興趣,對整個過程了如指掌。

  在故鄉,有這樣一句民諺,叫“落地栽柑,戳棍栽桃”。意思是說,一個人生下來就開始栽柑橘,到老才能夠享用。而到了七八十歲,戳棍子,也就是扶著拐杖走路時,栽下桃子樹,幾年后都能享用。這是有科學道理的。以前柑橘沒有發明嫁接技術,全靠用柑橘果里面的籽去播種,需要幾十年才能結果,而且果子不好吃。后來發明了嫁接,幾年后就能吃上橘子了。

  到了上世紀七十年代中后期,政策有點松動,父親決定在我家自留地栽上柑橘。于是挖坑、積肥、買苗、栽樹。因為我在學校栽過柑橘樹,父母對我很信任,把我奉為技術人員,一切按照我的要求來實施栽培。

  幾年后,柑橘結果了。每年除了送一些給親戚朋友外,還可以賣幾百元,那時是一筆不菲的收入。我后來上大學,基本就用這些作為生活費用。我上大學的第二年寒假,回到家中,得知家中還有余錢,就托關系,給家里買了一臺黑白電視機,那是我們村第一臺電視機。每到晚上,數十人擁到我們家看電視,十分的熱鬧。

  后來,隨著老百姓栽種蜜橘的增多,柑橘不值錢了。哥哥把蜜橘全部改為臍橙,又有了好些年的收成。直到現在,臍橙已經成為我們家鄉的支柱產業,全縣臍橙種植面積已發展到50萬畝,年產量達41萬噸,年產值20多億元。已經帶動全縣近7萬人口精準脫貧,40萬人因此受益,占全縣總人口的一半以上。臍橙已成為新寧農村經濟的第一大支柱產業,成為新寧農民致富的“搖錢樹”。

  四

  有栽樹的,就有砍樹的。

  我所居住的村子,就經過了兩次砍樹的陣痛。

  一次是1958年,“大煉鋼鐵”時,上級一聲令下,將全村屋前屋后及后山的大樹全部砍倒,用來燒火,煉鋼鐵。

  很快,像刮風一樣,一山山生長了數十年甚至數百年的大樹,一排排被砍伐,化為灰燼。沒有鐵礦石,將家用的鍋子、鼎罐砸爛,放進土法的爐子中的煉,結果,練出了一個個蜂窩似的黑坨坨……

  山中的樹木砍光了,很快造成水土流失。村里一些老百姓賴以生存的水井枯竭了,要到很遠處去挑水喝。

  第二次是上世紀七十年代,那時全國人民都在“農業學大寨”,開山造田。我家屋后就是山,山上長滿了杉樹、松樹,還有小竹子、小灌木等,這都是“大煉鋼鐵”過后栽的,長勢良好,郁郁蔥蔥。我們在山林里放牛、砍柴,抓特務、捉迷藏。那山里就是我們兒時的樂園。

  突然有一天,老隊長說要將山上的樹木砍掉,把山地開成良田。于是,全生產隊的老百姓,一齊出動,起早摸黑,把樹林砍掉,把樹蔸挖出來,將一個圓圓的山頭削平,忙碌了一個冬天,準備開成良田。

  誰知道,山林一砍光,第二年一開春,便造成水土流失。那些挖出來準備造田的泥土,大多沖到小溪里去了。到了秋天,我們家門口常年不竭的水井,便只有半井,再不能溢出來。

  人們開始清醒過來,原來計劃開田的地方,根本就沒有水源,開什么農田?這下好,把本來很豐富的井水也變得枯竭起來,不是勞民傷財嗎?

  后來,實行責任制,那座山又分給了老百姓。老百姓在自留山上開始栽樹,綠化。若干年后,那山上的樹木又長起來,變得一片蔥蘢起來。那水井里的水也滿了,清亮的,溢出來了。

  經過此番折騰,老百姓才發現,山上的樹木是不能亂砍伐的。山上有樹木,才能保持水土。山中造上林,才有木材。如果山上光禿禿的,便什么都沒有了。

  記得1981年,我參加高考,當時的作文題目是根據短文《毀樹容易種樹難》寫一篇讀后感。我便根據我了解的情況寫了一篇作文,洋洋灑灑,十分順手。就在那一年,我考上了大學。

  五

  在故鄉,人們對樹,似乎有一種敬仰,一種膜拜。

  每年過春節時,人們在貼大紅楹聯、大紅窗花時,不會忘記,要給房前屋后的各種樹木“上紅”。即給各種樹身上用紅紙圍上一圈,用漿糊粘貼牢固。意思是,樹是有生命的東西,要讓它們長得好,四季常青,挺拔高聳,以護衛整個宅院。或者讓它們結出更多的果實,以滿足一家人生活的需求。

  那怕是放在家門口的干柴,也要用紅紙圈起來,給它們貼“喜”,稱為“柴(財)喜”。

  在這里,人們是把樹木是當作家庭中的一員來善待的,不是因為修建新房,擴充地基,是絕不允許砍伐的。特別是對于那些老古樹,每到過年,還要燒香化紙,再在樹蔸上倒下一些飯菜,像神靈一樣敬貢著。

  不僅如此,故鄉還有認樹為爹娘的習俗。村里的孩子小時候不好養,被認為是與父母八字不合,需要寄養。寄養的話,找一合適的干爹干媽并不容易,于是就將孩子寄養給古樹或者石頭。古樹是最好的,一是樹賤,容易生長,意味著孩子容易成長;二是樹齡長,大多數百年,意味著孩子長命百歲;三是樹大,枝繁葉茂,意味著能福佑子孫,長成棟梁大樹,有作為有擔當。

  故鄉的習俗中,這干爹干娘一律要稱為“親爹親娘”,認為這樣,才是真正的寄養。

  每年大年初一,故鄉有給“親爹親娘”拜早年的習慣。天蒙蒙亮,老樹底下便開始響起了陣陣鞭炮聲,父母帶著孩子,給樹身披上紅綢布,在樹下供上糖果、粑粑和酒,然后點上香紙,磕頭作揖,一時間,煙霧繚繞,鞭炮震耳,頓成一道風景……

  六

  古人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樹栽下去容易,成長起來卻不容易,至少十年,才能成材。要是那種長的慢的珍稀樹木,甚至要上百年。

  其實,樹是一種很賤的植物,一般情況下,栽下去就行,無需過多的管理。只有那些果樹或者名貴樹種,才需要精心管理。

  常言道,前人栽樹,后人乘涼。一般情況下,栽樹者并不是為了自己去享用,而是為了福蔭后人。所以說,栽樹是一種造福后人的事業。

  生活中,我們很少看見有自己栽樹自己砍伐的情況。對于栽樹者來說,栽下的每一株樹,就像自己生養的兒女一般。只希望它們長成參天大樹,成為有用之材。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是不會去砍伐的。即便因故砍伐,也是心痛不已的。

  故鄉的民俗,那些樹齡在百年以上的樹木是有靈氣的,是不能隨意砍伐的,否則砍伐者會受到報應的。自幼,我們便經常聽到老人們的教誨,誰誰家孩子對著古樹撒尿,摔一跤,掉了幾顆門牙。誰誰誰砍了古樹一根枝椏,后來大病一場。誰誰誰不信狠,大煉鋼鐵時帶頭砍伐古樹,后來摔死在山里……

  我們村一個光棍,“文革”時批斗地主是最積極的。到老了,光棍一條,吃社保。我家門口古井旁的一株古樹被大風吹倒了,人們攛掇他搬回家去燒掉,他卻不敢。說那古樹是燒不得的,燒了會遭報應的。

  古人說,“大樹底下好乘涼”。那大樹高大、挺拔,撐起巨大的華蓋,灑下一片濃陰,可以給人們遮風擋雨,遮陽乘涼。大熱天,當我們在大樹下歇涼時,可否想過,這是前人們栽下的樹木?大雨中,當我們在樹下躲雨時,可否想過,這是誰給我們帶來的福蔭?

  我,就是在這些大樹之下成長,背靠著大樹的支撐,享受著大樹的蔭涼,吸吮著大樹的養分,積蓄著大樹的力量……

來源:中國崀山網

作者:范誠

編輯:redcloud

閱讀下一篇

返回新寧新聞網首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久久久不卡| 做受视频60秒试看| 亚洲最大的黄色网| 大香伊蕉国产av| 中文字幕乱伦视频| 日本黄大片在线观看| 亚洲小说区图片区另类春色| 男女啪啪永久免费观看网站|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精品| 黑白禁区在线观看免费版| 国产精品欧美日韩| 99精品国产在热久久婷婷| 恋脚app直播软件| 久久久久88色偷偷| 日韩毛片基地一区二区三区 | 67194老司机精品午夜| 天天狠狠弄夜夜狠狠躁·太爽了| 中文字幕julia中文字幕| 日本久久久免费高清| 久久精品无码中文字幕| 欧美一级做一级做片性十三| 亚洲福利视频网| 狼友av永久网站免费观看| 北条麻妃74部作品在线观看| 色婷婷在线精品国自产拍| 国产免费牲交视频| 91华人在线视频|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 把女人的嗷嗷嗷叫视频软件| 国产精品香蕉在线一区| 99re热精品视频国产免费| 太深了灬舒服灬太爽了| 一本色道无码道在线观看| 成年女性特黄午夜视频免费看| 久久亚洲国产精品成人AV秋霞| 日韩精品电影在线观看| 亚洲a∨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下载| 欧美性猛交xxxx免费看蜜桃| 亚洲男人的天堂网站| 浮力影院第一页小视频国产在线观看免费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