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融媒體記者 蔣森然 通訊員 阿冰)6月8日上午,縣委書記鄧濤一行到金城書院、放生閣調研,共同探尋文化的脈絡和書院文化的傳承,為歷史文化挖掘、整理、呈現把脈開方,文化賦能。縣委常委、縣委辦主任林清華以及縣文旅廣體局等有關單位負責人參加調研。

金城書院始建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在歷史上頗負盛名。新寧是湘軍起源地,江忠源、劉長佑、劉坤一等一批湘軍(楚勇)將領就是從金城書院到岳麓書院走出來的翹楚。當時,一個偏僻小縣涌現出四品以上朝廷大員有241人,呈現出獨特的人才井噴現象,濃濃的書院文化讓夫夷大地人才輩出,為湖湘人才提供了強大的教育支撐。

調研中,鄧濤詳細了解放生閣放生的來源、新寧非物質文化遺產、書院歷史、文化展示、利用及原貌修復等情況。
鄧濤指出,書院是中國優秀文化傳承至今的一把鑰匙,書院自古就是思想匯集之地,我們要倍加珍惜祖輩給我們留下的寶貴財富,要全力做好文化挖掘、文物收集整理等文化的挖掘整理工作。精準、科學的挖掘新寧厚重的文化資源、傳承文化內涵,深層次地探析湖湘精神的源頭,傳承百年文化的精髓,讓靜態的書院和放生閣變得有故事有靈魂,讓歷史的積淀成為新寧文化自信的名片。

鄧濤強調,要為金城書院和放生閣提供歷史、文化、文物的恢復原貌設計依據,按照設計方案,對建筑古跡加以保護和修復。要充分將歷史文化運用起來,不斷創新文化傳播方式,通過“習禮育人”方式讓金城書院重開“山門”,傳承優秀歷史文化,把書院的研學、會講制度變成現代公共的傳承平臺和文化場所,推動歷史文化創造性轉化,為新寧文化賦能,為傳播湖湘文化添彩。
來源:紅網新寧站
作者:蔣森然 阿冰
編輯:redcloud
本文為新寧新聞網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