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在我縣金石鎮飛仙橋片區,早稻開始開鐮收割。稻田中金浪滾滾,機器轟鳴。該片區種糧大戶們在縣農機事務中心工作人員的指導下,正如火如荼地開展著“機收減損”實操培訓活動,片片稻田隨收稻機的收割而翻起陣陣金波。
飛仙橋片區是我縣傳統雙季稻種植區。村民唐品祥去年種了300多畝雙季稻。今年在縣農業部門的支持下,經過種植技術改良與農機進一步應用,他將早稻面積擴種到700多畝。
種糧大戶 唐品祥:目前,已經機械化收割了200多畝田,畝產平均1200斤,今年雇了20多個人,計劃晚稻機插機拋800多畝。
經收稻機的自動化加工,稻谷從稻草上一一脫落,通過收稻機自帶的管道傾倒在運輸車上。粒粒稻谷從管道中傾瀉而出,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如同喜悅映在廣大種糧戶的臉上。
雇工 鄭滿香: 我60多歲了,到外面去打工也沒有人要,現在在家里種植雙季稻,帶照護孫子孫女,在種糧大戶這里打工,一天有一百多塊錢,一年收入有兩三萬塊錢。
金石鎮飛仙橋片區現有種糧大戶37戶,種植雙季稻超萬畝。在縣農機部門的支持下,以新寨農機專業合作社為代表的一批現代化農業專業合作社不斷涌現。全縣現有的31家農機合作社中,飛仙橋片區就占5家。
在聯合收割機等現代化農機加持下,今年雙季稻收割輕松快捷,高效低損。截至7月22日,該片區早稻收割已完成30%,農戶們正搶抓晴好天氣,預計在月底前全部收割歸倉。
據悉,我縣正朝著現代化、機械化、高質化的農業發展模式穩步前進,雙搶局勢有序推進。全縣早稻種植面積14.5萬畝,現已收獲3.16萬畝,其中機收率超80%,晚稻種植面積預計15.9萬畝,現機種面積比率超85%。
縣農機事務中心管理股股長 黎前明:今年以來,我們農機事務中心通過開展農機減損培訓,幫助更多種糧大戶了解機收減損的重要性,提高了種植與收割效率,通過現場監測調查,機械化收獲損失率低于2.7。
來源:新寧新聞網
作者:李建鋼 黃渝液 周殿開(實習)
編輯:張宇昕
本文為新寧新聞網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